在特定女性性工作者群体中,尤其是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层级的从业者,其HIV抗体检测的阳性比例显著高于中高阶层从业者,面临的风险也更为严峻。以2008年云南省十三个县的街头性工作者为例,该群体的HIV检出率达到2.68%;而2009年云南开远市被称为“站桩”的低档性服务人员中,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25.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我国全人群的艾滋病总体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即0.09%。这一悬殊差异清晰地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女性群体,特别是处于底层工作环境的个体,承受着不成比例的疾病负担和健康威胁。这些数据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在疾病传播风险上的显著不平等,凸显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需要针对特定高危群体进行精准设计和重点实施的重要性。这种状况不仅反映了健康权益分配的不均衡,也提示我们需要从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和政策支持等多维度入手,构建更加有效的疾病防控体系。